古代「三妻四妾」背後 與你想像不太一樣(組圖)


妻妾
三妻四妾本質上是一妻多妾(圖片來源:Adobe Stock)

三妻四妾或者一夫多妻的叫法並不正確,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。按照古人的傳統,一個男人無論納娶幾個女子,他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,也就是妻子,永遠只有一個,除了妻子之外的其他女子都屬於妾室,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妻子。

三妻四妾說法的由來

那三妻四妾的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?這就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,傳說齊國的國君同時喜歡上三位女子。不過按照禮制,只能有一個王后,所以齊王很苦惱,但他畢竟是一國之君,於是不顧大臣的反對。執意將三位女子同時封為王后。從此開啟了三妻的先例。

雖然在齊王的心裏,三位王后的地位沒有高下之分,但是我們知道古代的宗法制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,那就是嫡長子繼承製。所以齊王去世以後,他的宗室和臣子還是為他的三位妻子做了身份地位的區別,分別是正妻、側妻和下妻,也就是說,只有正妻所生的長子才有合法繼承的權利。

三妻四妾本質上是一妻多妾

妻妾的地位次序從上至下依次為:妻、媵、妾。妻的地位最高,必須明媒正娶;媵就是陪嫁的女子;妾地位最低,是除了妻、媵之外所納的侍女。

很多人以為古代人人都可以三妻四妾,實際上古代的婚姻制度有很嚴格的規定。

比如南北朝時期「諸侯娶九女,士有一妻二妾。」而晉代規定「諸王置妾八人,郡君侯妾六人。」同時規定「一二品的官員可以有四妾,三四品的官員可以納三妾,五六品的官員可以有兩妾,到七八品以後就只允許納一妾。」

三妻四妾 妻子 妾室 一夫一妻 明媒正娶
明代和元代法律規定允許沒有子嗣的人納妾。(圖片來源:Adobe Stock)

平民百姓一夫一妻

至於平民百姓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,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,能夠娶一個老婆安安穩穩的過日子,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,就算你想通常也沒有那個實力,畢竟多娶一房老婆就等於增加了一個家庭的壓力,所以古時候的普通老百姓,其實和現在的一夫一妻制沒有什麼區別。

但也有另外的情況,比如妻子沒有生育能力,不能傳宗接代,那這個時候男人就是傾家蕩產,也想納妾,因為古人講: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」如果不能延續香火不僅是不孝的行為,而且以後的家產也會被族人瓜分掉。因此像明代和元代法律也明確規定允許沒有子嗣的人納妾。

官員納妾走入不法

其實對於朝廷的官員來講,妻妾成群也並非好事,因為妻妾越多,生活的壓力就越大,如果為官清正,你根本養不活那麼多妻妾和他們的子嗣,而為官者一旦想方設法增加收入,就只能走貪墨的不法之路,清朝的官場就深受其害。

所以說,古代的三妻四妾並不是想像的那樣美好。總之,不管什麼時代,能夠有一個和自己白頭偕老的人就已經足夠。



責任編輯:牛蘭克
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

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榮譽會員

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

評論



加入看中國會員
捐助

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。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。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。 詳細隱私條款. 同意